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,面对历次的困难,老百姓不愿意花钱,嘴里喊着说自己没钱的时候。
每一次,都被鲁迅说中了,老百姓手里的钱,就像海绵里的水,挤一挤,总会有的。
上一次,老百姓1990s年代,说没钱,不愿意消费。
操盘者拍了把桌子,瞪大眼睛说,给你们家孩子,去上大学,这个钱有没有?
噗通,都跪下了,有有有。
小时候,在农村家里穷,听到父母、邻居说的最多一句话,你要是能考上大学,砸锅卖铁也给你交学费。
然后,每年几百万、千万的家庭,就去打工、给孩子交学费,毕业后,孩子就想在城里买个房,娶老婆。
所以,这是什么?
是一个让你花钱消费的“连环计”,一环接一环。
几千块的学费、几千块的生活费、工资、奖金、全部交出来,还能说没钱?
那现在是不是没钱了?
不可能。
让你家孩子,一毕业就能落户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苏州、深圳,来了就是大城市的人,来了就给你几万块,创业失败还先帮你垫钱,慢慢还。
你还能不花钱?
你会把老家的房子、老家的地、老家的鱼塘、老家的小饭馆,老家的牲口和小树林,该卖的卖,该抵押的抵押,该借钱的借钱。
挤一挤,肯定能帮助国家度过这一轮难关。
是不是还不愿意把筹码交出来?
那我可要涨价了。
每个月,涨一次,谁能受的了这个刺激。
降价是一种幻觉,涨价也可以是一种幻觉,而制造财富幻觉,对操盘者来说,是最拿手的。
再怎么刺激,增加的弹性也没有多少,是有刚性约束的。
那么,什么是操盘手嘴里说的刺激消费?
在这些刚需的基础上,再卖给老百姓一些钢筋、水泥、砖头、电线、桌椅板凳、电视、冰箱、空调、水龙头、有色金属、硅藻泥、木地板,电灯、窗帘等等。
怎么卖?
没有哪个傻瓜,会听话去建材市场买几百斤钢筋、几百斤木材、几捆电线。
能卖掉的唯一方式,就是换一种形式。
打包卖。
把这些所有你平时不买的东西,用打包的形式,重新组合,装在房子里,弄的漂漂亮亮的,高价卖给你。
这样卖,全中国的钢铁厂、板材厂、塑料油漆厂、五金厂、家电厂,等等嗷嗷待哺、面临倒闭的企业,就能都赚到钱了。
这上百万,卖的是房子么?
不是。
是全中国的实体经济,是几亿人的工作岗位,是经济循环起来的一个中枢。
你不让买这个,说这个玩意不好,那它肚子里的所有东西,全都卖不掉。
换在高能级城市的好房子上,你就敢要低价了,为什么?
就是被骗了。
为什么骗你?
因为,整条逻辑链太长,一般人理解不了,就变成了媒体获取流量的工具,谁骂房价高,谁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。
就像几千年来,耕者有其田、居者有其屋、闯王来了不纳粮、打土豪分田地,道理是一样的。
听着就很爽,跟着我,能赚大便宜。
结果呢?
忘了一件事,喊口号的人,是不干活的,他们本身并不创造财富,只是财富的分配者。
把有钱人的钱,全部收上来,分给你们一点,剩下都是自己的。
提到粮票的作用。
本质是一道门槛,是知道粮食不够,限量供应的一种方式。
那痛骂房价虚高的舆论营造,在本质上,也是提高了一道门槛。
只不过,这是一道关于智商的门槛,让你从认知上,认为这个“粮食”有毒,吃了会拉肚子。
这个“粮食”太贵,是黑心粮,国家正在对付这些黑心商人了,你过几年买,会便宜很多。
这种智商的门槛,在主观上,带有迎合的性质,迎合人们朴素的正义;在客观上,带有羞辱的性质,羞辱的是你没有知识。
如果你信了这个谎言,以后在每年的纳税APP里,记得多填一项,智商税,交了上百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