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对话

6条评论

  1. 天地虽大,但有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虽凡夫俗子,皆可为圣贤!”
      号哭而来,欢笑而去,人生本当如此。

  2. 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”
      〖鸟,我知道它能飞;鱼,我知道它能游;兽,我知道它能走。飞的我可以射,走的我可以网,游的我可以钓。
      但是龙,我不知该怎么办啊!学识渊深莫测,志趣高妙难知;如蛇般屈伸,如龙般变化,龙乘风云,可上九天!〗
      对于王守仁先生,我别无他法,只能用这段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字来描述他,这是他应得的称颂。
      他的心学,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,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,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,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,他的思想流传千古,近代的康有为、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。
      除了中国外,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,深刻影响了日本、韩国等东亚国家,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,受人日日顶礼膜拜,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。
      彪炳显赫,自明之后,唯此一人而已。
      王守仁的一生,是光明的一生。他历经坎坷,却意志坚定;混迹官场,却心系百姓。他反对暴力和贪欲,坚信正义和良知。
      〖赞:
      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
      他是真正的圣贤,当之无愧。〗

  3. 明代官场第一魔咒:无论如何,千万不要去惹王守仁。
      但王守仁先生的魔力还不止于此,他活着的时候,得罪他的没有好下场;在他死后,其精神力量依然光辉夺目,成为无数奸邪小人的噩梦。

  4. 什么是知行合一?答:就是知与行的合一。评:废话。
    徐阶反复思考着这四个字,却始终摸不着头脑,聂豹说话时那郑重肃穆的表情依然浮现在他的眼前,他肯定这位先生不是在拿他开涮。
      但问题是他怎么都看不出这四个字有什么作用,难道像念咒一样把它念出来,矿霸们就能落荒而逃,官员们就会老实办事?所谓良知之学,所谓光明之学,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,又有何用处?
      于茫茫黑暗之中,光明何处去寻?!
      百思不得其解的徐阶沉默了,在官员们的冷眼旁观和冷嘲热讽中,他开始了漫长的思考。
      在痛苦的思索中,他终于发现,自己可能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,他坚守二十余年的信念和原则是存在很大问题的。这套传统道德体系或许是对的,却并无用处。真正决定大多数人行为的,是另一样东西。
      只要找到这样东西,就能解决所有的难题。于是徐阶决定,否定自己所有的过往,把一切推倒重来,去找到那样东西。
      说教没有用,礼义廉耻没有用,忠孝节义也没有用,这玩意儿除了让人昏昏欲睡外,并没有任何作用。
      在剥除这个丑恶世界的所有伪装之后,徐阶终于找到了最后的答案——利益。
      胸怀天下、舍生取义的绝对道德确实是存在的,可惜的是这玩意儿太高级,付出的代价太高,从古至今,除了个别先进分子外,大多数人都不愿消费。
      利益,只有充足的利益,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,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,极其的残酷,却异常的真实。
      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,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,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,要实现它,还必须懂得两个字——变通。只有变通,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,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。
      于是在醒悟的那一天,徐阶丢弃了他曾信奉几十年的文字和理念,面对那些肆无忌惮的矿霸、贪官,作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。
      不久之后,徐阶的随从们惊奇地发现,几乎在一夜之间,那些霸占银矿的地方黑社会突然退隐江湖,老老实实地回了家。
      在纳闷和兴奋的情绪交织中,他们向徐阶通报了这个好消息,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,徐阶并没有丝毫的惊讶和喜悦,似乎这早在他预料之中。
      而事实确实如此。
      几天前,徐阶带领着几个亲信,来到了银矿的所在地,他没有去那里的官衙,而是找到了另一群人——当地的里长。
      当然,这些所谓的里长并不是什么善类,盗矿的好处自然也有他们的一份,就在他们不知这位大人来意、惶恐不安的时候,徐阶亮出了底牌:铲除那些矿霸,我将给你们更大的利益。
      于是一切都解决了,这些以往雷打不动的人突然焕发了生机,他们立刻动员起来,发动各村各户,连夜把参与盗矿的人抓了起来,刻不容缓。
      在徐阶的政策影响下,各地各村纷纷效仿,兴起了打击矿盗的高潮,对这种特殊的群众运动,当地官员个个目瞪口呆、束手无策。矿盗干不下去,只好走人,危害当地十余年的祸患就此解除。
      徐阶终于成功了,他没有死守所谓的绝对道德,用利益打倒了利益。但当他将所有内情坦诚相告的时候,一位随从却十分不以为然,

  5. 愤然而起,指责徐阶的处理方式是耍滑头、搞妥协。
      “是的,这是妥协,”徐阶平静地回答道,“但我赢了。”
      经历了艰辛的历练,徐阶终于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,也彻底领悟了心学的含义和聂豹留给他的那个秘诀。
      “知行合一,我想我已经明白了。”徐阶注视着当年他来时的方向,作出了这个自信的回答。

  6. 如果回到二十年前,他还是那个年轻气盛的翰林,情境可能会完全不同,大致流程应该是义愤填膺、慷慨激昂——愤而上书、人心大快——奸臣当道、下旨责罚——流放充军、斩首示众。(最后一项视运气好坏二选一。)
      二十年过去了,他经历了无数的磨砺,掌握了心学的真谛,那个热血澎湃的青年早已消失无踪,他终于明白,这个世界是现实的,要适应这个世界,并且继续生存下去,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。
      他也想如其他人那样,好好激动一番,上书大骂奸臣严嵩,为夏言叫屈,但他更明白,这样做不会有任何效果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